企业动态 / 2016-11-08 08:43
-
3月11日下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务中心举行。此次重点解读了“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业务模式和发展路径、、服务机制和“银、政、企合作”新模式构想,这标志着我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推动皖企大步“走出去”,提升安徽产品销售国际化水平。 “走出去”成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了优势产能、优质产业、优秀产品三维立体式输出,缓解了资源短缺和贸易摩擦,开辟了新技术的合作渠道,推动了进出口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截止去年底,我省共在境外设立企业(机构)370家,协议对外投资额32.7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额27.4亿美元。去年新批境外企业62家,,协议对外投资额26.4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额,6.9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50%和26%;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对非洲投资进展突出,占全国当年对非投资10%。 随着我省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实现连续11年丰收。其中,安徽建工集团、安徽外经建、合肥水泥研究院等3家企业先后跻身国际承包商225强,成为全球有影响的国际承包商。而业务结构从承揽分包工程为主向总承包为主转变,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超过50%,市场范围覆盖90多个国家地区;合作方式也从土建施工为主向EPC总承包、工程与投资相结合等高端方式发展,呈现出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走出去”企业从“打工者”向“大老板”转变,我省对外投资领域主要是矿产资源开发,主要市场是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亚。铜陵市中铁铜冠的厄瓜多尔铜矿开采项目是我省迄今协议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个境外资源开采项目。对外投资地区逐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延伸,对外投资方式逐渐从点对点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发展。 新政策“助船出海” 去年12月23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是我省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的战略成果,对我省企业“走出去”起到指导性作用。 据悉,2013年至2020年,全省对外实际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15%以上;“走出去”企业数量较2012年末翻一番,达到600户,其中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0户;还将培育3个以上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意见提出,依托我省农业、汽车及零部件、建材、装备制造、家电、纺织服装、新能源、文化等产业发展优势,鼓励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劵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利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富裕行业和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我省优势产业和易受贸易摩擦影响的产品生产有序向境外转移。 同时,还鼓励省内企业赴非洲、南太平洋、拉美、欧洲等地区发展,借力壮大本土总部经济,形成境内外产业互补、要素合理配置的协调发展格局。“走出去”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高等校院、科研机构合作,组建“走出去”联盟。支持有实力的跨国精英骨干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带动中小企业入院集聚发展。在境外重点市场建设安徽品牌商品销售和物流中心,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安徽产品销售国际化水平。 此外,为了帮助我省企业成功“走出去”,《指导意见》中还提到“一揽子”优惠政策。比如,全省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支持“走出去”专项资金;在避免双重征税前提下,区别投资国家和地区、投资行业等,按规定采取税收抵免、延期纳税、减税、免税等不同政策;将对外投资1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备案审查下放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
阅读: 3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