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 2016-10-29 14:53
-
近期,随着全国“科技三会”和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大会的相继召开,《中国石化报》(科技***8226;人力版)邀请九十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承恩,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畅谈科研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做好支撑。9月5日,该版刊发了徐承恩院士的署名文章。 1.jpg 前不久,我参加了“科技三会”。我国科技界公认,新中国成立后对科技人员最有感染力、最有推动力的大会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拟定了12年规划。之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二次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次会议极大地调动了我国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科技前进了一大步,石化产业也快速发展,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开始建设。第三次就是这次大会。大会确立了“三步走”的创新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个目标任务非常具体地摆在全国科技工作者面前。 之后,中国石化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明确了新的目标任务,就是继高铁和核电两张国家名片后,力争将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打造成中国制造新名片。我作为一个科技人员,在振奋的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巨大。目前世界经济环境和全球行业格局使我们面临诸多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科技创新。 石化创新是被倒逼出来的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没有产能,年炼油量也就十几万吨,抵不了现在一个炼厂一天的炼油量。那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炼油技术,上世纪50年代我们唯一引进的就是苏联援助我国的兰州100万吨/年炼油厂。 当时苏联的技术与世界的炼油技术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对我们来说算是先进的了。这也倒逼我国科技工作者必须加快开发自己的技术,满足国家需要、国防需要和人民需要。 1962年,原石油工业部在北京香山召开炼油科研工作会议。会上确定了要集中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独立自主开发炼油新工艺、新技术,主要是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炼油催化剂和添加剂等5个方面的炼油新技术。大家把这五项新技术叫作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在我国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先后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我国炼油工业实现了重大跨越。“五朵金花”的攻关是被帝国主义封锁倒逼出来的,非干不可。从那以后,我们就形成攻关创新的传统,并延续至今。 中国石化有“十条龙”科技攻关,我们集中力量,科研、设计和生产紧密合作,经过20多年的科技创新,“十条龙”科技攻关已完成100多项技术的工业转化,有力推动了中国石化的科技进步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石化科技创新空间还很大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创新的任务还很重、很紧迫。 产品质量升级对我们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生产清洁汽油的大趋势就是要降硫、降烯烃、降芳烃和降苯。如今,硫含量降得差不多了,但烯烃、芳烃、苯还有降的空间。目前我们国5汽油的烯烃含量是25%,国外欧5只有18%;芳烃含量我国是35%~40%,欧5是35%;苯含量我国是1%,美国已降到0.6%。降低硫、烯烃、芳烃和苯的含量牵扯炼油装置结构的变动,也需要有炼油技术的创新。 以降烯烃为例。我国目前生产的汽油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烯烃含量较高。烯烃的辛烷值比较高,把烯烃降下来,汽油的辛烷值就受影响。而生产低烯烃含量、高辛烷值汽油的烷基化工艺,我们还没有工业化,亟待创新开发。 全球原油的变化趋势是原油变重变劣(含硫含酸高)。炼制这种原油,提高轻质产品产量很关键。而我们现在的渣油处理技术只有固定床的加氢处理,移动床、沸腾床等技术我们仍处在攻关阶段。没有这些渣油处理技术的创新,附加值高的轻质油品产量提高不了,炼厂的效益和竞争力就会受影响,必须加快创新来补上这一短板。 保持竞争优势,科技创新是关键 现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已提出要去产能。怎么去产能?去谁的产能?只能是优胜劣汰。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地方炼厂不行,我认为这种观念要改变。现在地炼规模都不小,发展很快,地炼的炼油量已占全国总炼油量的三分之一。他们的危机意识非常强。在炼油技术方面,他们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和收率以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企对去产能也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石化的技术优势很明显:我们炼厂的规模很大,拥有13个千万吨级炼厂,我们有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等成套技术,我们有先进的管理体系和过硬的人才队伍。但地炼随着原料及资金压力的缓解,势必加快追赶国企的步伐,力求保持自己的产能。这种竞争将会渐趋激烈,只有创新才能胜出。 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设备制造方面,中国石化许多工程公司的大型设备制造能力很强,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我认为设备不是越大越好,小设备产出大炼量,这才是先进的表现。不开发高效、节能的先进设备,只会按规模比例放大,必然会失去竞争优势。环保方面,一些新技术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虽然我们的环保排放是合格的,但环保不能只满足于达到国家标准,那是起码的要求。应该不断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环保质量。 对于短板,看准了就应该集中力量进行攻关。技术要创新,创新的速度也要加快,慢了就会陷于被动或失去机遇。
阅读: 74 次